類別歸檔: 好文分享

九月
02

不要低估孩子學習模仿的能力

不要低估孩子學習模仿的能力 ■洪蘭教授(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) 有一位朋友為了她讀國中,正在青春風暴期的孩子對她講話不禮貌,進出不打招呼,無視這個母親的存在而感到痛苦萬分,央求我與她孩子談談,於是約了孩子出來喝下午茶。想不到,這個孩子說到母親時的口吻竟是非常的不屑,說母親說一套,做一套,表裡不如一,客人來時親熱的不得了,客人一走立刻數落客人的不是KK,令我非常的驚訝,沒想到孩子把父母平日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裡,當長大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時,便開始看不起父母,行為叛逆起來,因為他覺得「你也不過如此,不配管我」。 模仿力是天生的 互敬是人與人相處之道,即使是傳統的「天地君親師」,維繫這五倫的仍然是個「敬」;不敬,所以臣會弒君,子會忤父,生會逆師。仔細想一下,我們真的很少對我們尊敬的人粗聲大氣地說話。難怪中國人說夫妻相之道是「相敬如賓」;有敬,夫妻自然不會吵架。 然而,我們過去常以為孩子小,不懂事,在孩子面前做了許多錯誤的示範,殊不知孩子看在眼裡,不聲不響的把許多壞毛病都學去了,當我們去糾正他時,就會招來孩子的不滿,如果父母強要孩子服從時,就會產生親子衝突。有一個實驗讓我們看到模仿學習幾乎是天生的,連很低等的動物都有這個能力。我們一向認為雞不怎麼聰明,沒有什麼學習能力,但是最近的研究報告顯示雞也可以從別人的錯誤中學習。 實驗者讓一組雞學習連續啄綠鍵或紅鍵若干次後會得到食物的獎賞,另外一組雞則在旁邊觀看。當輪到第二組雞上場時,牠們很快就學會了啄鍵以換取食物。換句話說,從觀察別人的行為中,牠們學會了自己該怎麼做。雞有這種觀察模仿的學習能力頗讓實驗者吃驚,科學家原以為只有高等的哺乳類動物如靈長類才有模仿的能力,後來發現人太低估了自然界生物的適應能力。 所有的生物都有從別人經驗中吸取教訓的能力,一棵樹在它的葉子被毛蟲啃食之後,會散發出化學味道來警告旁邊的樹,被警告的樹就會分泌毒素到葉子中令毛蟲不能吃。在所有的生物中,人類最是模仿學習的高手,我們只要看仿冒的官司那麼多就知道了,所以父母絕對不能低估孩子的模仿學習能力。 「無意間學習」影響人格發展 孩子平常在生活中透過觀察與模仿形成所謂的「無意間學習」(incidentalleaning),這種學習與課堂中特意的教學(intentionallearning)不一樣,它是直接影響我們人格的成長。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文化都是先要求他們的孩子人格上健全,才對他作知識與技能上的要求。這一點,在我們目前的社會正好相反,我們只要求孩子會讀書,不要求他其他條件,中國一向主張「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」,會讀書變成很多行為不良的藉口,這個錯誤觀念是危險的,高知識白領階級的犯罪往往比一般犯罪更危險。在現在的社會光用拳頭、棒子管教孩子已行不通了,父母必須以身作則,贏得子女的尊敬後才能產生教誨的作用。這個尊敬必須發自內心,跟父母的知識水準、賺錢能力無關,與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有關。 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我在美國讀研究所時,一位老教授曾經告訴我一個故事:他生在美國經濟大恐慌的時期,家中時常斷炊,父親雖是高級知識分子,因失業只好作粗工,夏天鋪路,冬天鏟雪。有一年聖誕節,他早上醒來興奮的跑下樓去摸掛在壁爐上的聖誕襪,但只摸到一塊巧克力糖,他感到非常的失望、放聲大哭。他父親把他拉到一旁,告訴他為什麼沒有禮物,因為他把買玩具的錢給了更需要錢去買食物的人,然後告訴他真正的禮物在後院。他開門出去一看,後院有個三十呎高的雪山,他父親一夜未眠,用鏟雪車把清道路所鏟出來的雪統統堆在後院,替他造了一座他個人的「喜馬拉雅山」。這個禮物令他驚喜萬分,也立刻使他成為全村孩子最羡慕的對象。這個聖誕節變成他永生不忘、最好的一個聖誕節,已經六十年了仍然記憶深刻。 他對我說,他父親一生窮困,未能給他留下任何錢財,他必須半工半讀才能完成大學學業。但是在他心目中,他父親未曾因此而減少偉大,因為他父親正直、高貴、有愛心,給了他最好的榜樣。他一直說人格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遺產。很多時候,父母以為留給孩子財富才是對得起孩子,其實,留給孩子名聲,讓孩子成為值得尊敬的人才是最成功的教育,不要為了賺錢失去與孩子談心的機會,也不要為了讓孩子過舒適的生活而失去孩子對你的尊敬。 【本文摘錄自天下遠見讀書俱樂部】

五月
07

情緒管理,和孩子一起學

情緒管理,和孩子一起學 2012-04 天下雜誌出版 作者:洪蘭 情緒管理要及早教。這套書雖是寫給小孩看的,但是許多道理對大人也適用。它教孩子不推別人,因為我不喜歡別人推我;它教孩子與人分享,因為當別人與我分享時,我感覺快樂。這種同理心的教育如果沒有從小教起,人自私自利的動物本性就會出現。 我要向各位推薦【我的感覺】這套書,內容有深度,不因是兒童書而流於膚淺、失去內涵,它用兒童可以懂的語言把道理講了出來。孩子有嫉妒、恐懼、憤怒這些情緒是正常的,不必否認它,更不必覺得羞恥;但是要懂得怎麼去排解。本書列出的排解方法簡易可行,孩子都做得到,父母可以念給子女聽,讓他想像情境,然後實際體驗這些情緒的排解。 孩子最常感受到的情緒就是嫉妒,作者用具體的描述告訴孩子什麼叫嫉妒:當你感到刺刺的、熱熱的、很不舒服時,這就是嫉妒在作祟了。會感到嫉妒,是因為我們對自己沒有信心,害怕自己沒有價值、不重要,別人不再喜歡自己了。人是社會動物,非常需要別人的肯定與接納,青少年很容易盲目追隨時尚流行的原因之一,就是對自己缺乏信心,還不了解內在的我才是真正存在的價值,外表的我並不重要。青少年為了吸引別人注意,千方百計的標新立異,用與眾不同來凸顯自己,處理這種行為的釜底抽薪之計,就是建立孩子的自信心,讓他以自己為傲。 所以作者告訴父母,不要拿子女跟別人比較,要讓孩子知道他是有長處、重要的。嫉妒的感覺出現時,父母可以教導孩子做他喜歡的事,排解這種不舒服的感覺;也就是說,從小教孩子從書本或嗜好中去排遣不愉快的感覺。這點非常重要,孩子若學會了,一生受用不盡。小小的孩子也很容易感到害怕,因為父母必須出門謀生,而父母正是孩子最信賴的人。所以作者告訴父母不可以騙子女,尤其不可以趁他不注意時偷偷溜掉,這只會增加孩子的不安全感。 要先告訴他「媽媽一定會回來」,然後在約定的時間內出現,讓孩子建立信心:媽媽不在眼前沒有關係,等一下會再出現。另外,常常擁抱孩子,讓他跟父母肌膚接觸,產生安全感,父母在擁抱孩子時也要教他,感到害怕時可以怎麼做。 書中舉的方法都很好。害怕是連大人都會有的感覺,完全不可恥。電影「國王與我」中,安娜初到暹羅國,人生地不熟,感到害怕,她告訴兒子:感到害怕時,就吹口哨壯膽;電影「真善美」中,瑪莉亞也告訴馮崔普家庭的孩子:感到難過時,就想想你最喜歡的東西,來排解難過的情緒。 憤怒也是一種很常見的情緒。我常感嘆,現在社會上這麼多兇殺案、家暴案,是因為我們沒有從小教孩子什麼叫憤怒,也沒有教孩子不去取笑別人、老師不冤枉學生(書中的例子),最主要的是,我們沒有教孩子如何化解憤怒的情緒。 基本上,情緒是當時的心理狀態。如果我們了解這種感覺的由來,懂得用另外的情緒去取代它,這種不愉快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。所以,夫妻吵架,有一方要離開現場,待冷靜後恢復理智,事情才可能解決。 情緒管理要及早教。這套書雖是寫給小孩看的,但是許多道理對大人也適用。它教孩子不推別人,因為我不喜歡別人推我;它教孩子與人分享,因為當別人與我分享時,我感覺快樂。這種同理心的教育如果沒有從小教起,人自私自利的動物本性就會出現。教育的目的在於讓人超越動物的本性,但是很多習性若不從小培養,長大教不來,孩子就會變成人見人厭的動物。 這套書最好的地方,在於它把情緒的症狀清楚的描寫出來,然後告訴孩子,該怎麼回復情緒的平靜。這是一套父母、老師都應該讀的書,它不但可以應用到孩子身上,對大人也是一個絕佳的反省。

九月
14

答覆8個父母最焦慮的問題

答覆8個父母最焦慮的問題 2012-07康健雜誌164期作者:盧蘇偉 我的孩子上大學後,父子相處時間愈來愈少,我非常珍惜,利用進家門或離家前短短幾分鐘來問候和祝福,讓孩子知道,他有多麼重要、爸媽有多麼賞識他和愛他。我總是很小心,避免打擾孩子或觸犯孩子的禁忌,把決定權和自我管理權留給孩子。 「我相信你一定可以把自己管理得很好!」 「我相信你一定會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和做最大的努力!」 「爸媽能給你的最好禮物,就是祝福你!勇敢的逐夢去吧!」 這些話我重覆對孩子講過很多次,因為我很清楚,一個年過12歲的孩子,最好的管教,就是信任他有能力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。即使是錯誤的決定,我們也信任他會為自己找到最好的出路。我們不擔心他的選擇和決定不夠好,因為沒有什麼是最好,一切都會是上天最好的選擇和安排。 為什麼選擇做這樣的父母,是因為我遇到太多只會操心和想控制孩子的父母,最後都沒有得到他們要的結果,孩子輸了,父母也失敗了。以下是常見的問題: Q1.孩子抽菸、結交不良友伴、半夜不歸,可以不用管嗎? ·缺乏自信和努力目標的孩子,才會選擇抽菸,想藉此紓解內在的紛擾和壓力。 ·根據人際互動法則,我不認為孩子交的朋友,有「好」或「壞」,他是什麼樣的人,很自然就會吸引或親近這類的人,我們只看到別人的孩子有這個不對或那樣不夠好,卻沒發現我們的孩子不就是這樣的孩子嗎?我尊重孩子對朋友的選擇,如果他們不嫌棄我,我是很樂意加入他們的球賽或遊戲,就如同孩子從未批評或嫌惡過我們的朋友一樣。 ·夜不返家是什麼問題呢!孩子偶爾放鬆自己,無所顧忌地玩樂一下,年輕時沒有好好玩樂,未來工作或結婚育子,就更不可能了。我只會了解他們去的場所,安全嗎?有沒有違法的可能?太晚來不及回來,應電話告知。給他們一點小小的提醒。 Q2.孩子態度欠佳、惡言惡語,不該糾正嗎? · 如果我們沒有讓孩子覺得不舒服,孩子為什麼會用如此「獨特」的方式,讓我們了解他?我們常注意到孩子態度欠佳,卻少察覺我們經常強硬和粗暴的對待孩子。孩子偶爾會失控,但誰不會?父母心情欠佳,還不是一樣會摔門或提高嗓門,講出難聽的話。 · 當父母發現孩子態度不對,應該立刻反省是否自己的言語、動作讓孩子覺得被誤解或冒犯?孩子只是用一個我們不期待的方式,讓我們知道他的負面情緒。父母退一步,孩子才有空間省思,調整負面的回應。用「心」感受孩子的心,愛就比較容易流動。 Q3.面對孩子,難道你都沒有抓狂的時候? ·當然有!孩子的特質和父母大不同,父母是急性子,講求效率和精準;孩子是穩重派,遲到或錯過了,也不當一回事。我們得常提醒自己,孩子遲到或錯過,那是孩子自己的事,他自已要有能力面對,我們毋須介入。 ·再者,我們經常提醒自己「親子關係」比「把事做好」更重要。父母忍不住要抓狂時,看看報紙,喝喝水,跑跑步或走走,轉移情緒,其實沒有什麼值得狂怒的。 ·孩子一再出錯,我們不是告訴他該怎麼做,而是和孩子一起面對和學習。 Q4.孩子早熟,交男女朋友,不該擔心嗎? ·孩子長大了,喜歡異性不是什麼問題,但要讓孩子了解人生很長,別急著馬上做決定,下一個男孩或女孩,有可能更適合哦。讓孩子了解愛的真諦,盡最大的努力保護對方,別讓自己的性慾衝昏了頭,毀了彼此的未來。用一點幽默,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,了解「性」是很重要的需求,沒有兩性,世界會失去很多色彩和活力。 Q5.現代人很辛苦,對上孝敬父母,對下為人父母善解人意。難啊! ·如果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,我也不知道有什麼難為和辛苦!父母逐日漸漸老去,孩子逐日長大遠離,此時能有所負擔和付出,其實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,除了珍惜和感恩,還有什麼難處? Q6.夫妻難道都沒有管教上的差異和意見不合嗎? ·夫妻來自不同家庭和成長背景,管教想法很難一致,但愛孩子的心卻一樣。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改變,想改變別人就會起衝突。夫妻都是愛孩子,為什麼愛的方式一定要一樣? · 尊重對方愛孩子的方式,也讓孩子了解即使是父母也都彼此不一樣,尊重家庭裡每個獨特的生命,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去表現自己的愛和想法,意見不同時,不勉強對方的認同,不強調自己的好。可別因為彼此的獨特,而讓夫妻、親子因而衝突和對立! Q7.怎樣讓做爸爸的也參與親子活動和教養? ·教養的責任大部份由媽媽負起,爸爸常是為事業打拚,回到家不是守著電視,就是盯著電腦,藉口自己很累想休息。事實上,爸爸的角色一直都很孤單,孩子和媽媽都有共同的話題如學校的功課或活動,爸爸常是遠遠在角落獨處著,我原生家庭的父親就是如此,所以,孩子一出生,我就決定做個陪孩子一起長大,讓孩子因我而快樂的爸爸。 · 不妨主動邀請老爸參與親子活動,讓他知道他是幸福和歡樂的大柱子,有他的參與是多麼榮耀和喜樂。 ·但剛開始爸爸難免會手足無措,常會把氣氛搞僵,多給爸爸一點時間和機會,我相信每個爸爸都期待做家裡的人氣王和歡樂製造機,這樣的爸爸也比較不會在外亂搞和惹禍! Q8.單親家庭就不會有幸福和快樂了? · 單親也會有幸福。別只讓單爸或單媽一肩負起全家的生計和壓力,而要讓家庭每個成員都被需要和被重用,讓孩子也對家有貢獻、有價值。 ·更重要的是,不管單親的原因是什麼,都別把家變成垃圾堆,不停的指責和抱怨,因為這樣不僅改變不了什麼,還會讓我們失去目前所擁有的一切。單親已經夠辛苦了,別再給自己額外的負擔,讓自己走得更加辛苦。 ·每天都要表達珍惜和感恩現有的家人,如果失去他們,我們將更辛苦和孤單。 · 讓單親這件事為孩子創造更多的生命資產,讓他們從資源不足的家庭學習更多的愛和感恩。如果孩子學會感恩和付出,他走到哪裡都會有愛和希望。 · 家庭經營很簡單,看重和賞識每個家人。「愛」是家庭最重要的資產,用心投資和經營,我們就可以擁有一切。你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