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僅為短短一則地方新聞的泰雅族少女溺水意外,經刻意報導後,被台灣總督府用來宣揚理蕃政策的成功皇民化政策的宣傳策略。
***莎韻之鐘***
故事的主角莎韻,為今宜蘭縣蘇澳鎮南澳利有亨社之原住民,一九三八年九月,擔任利有亨社教育所的警手(當時山地警察階級中最低的一級,經常兼任當地教育所之教職)田北正記接到軍方之徵召,動身前往中國大陸參戰,由於當時原住民部落內,有實行強迫勞役之制度,因此莎韻負責為田北老師背負行李。一行人走到位於武塔社之南溪時,由於傾盆大雨,莎韻在渡過獨木橋時不慎滑入溪中,其餘人員立刻奔回當地警察駐在所通報,展開為期一個多月的救援行動,然而除了打撈起莎韻當時所背負之行李外,一無所獲。
一件不幸地意外事故,後來經日本媒體報導後,莎韻變成自願接受背負田北老師行李的任務,而非為了服強迫勞役,莎韻被塑造成具有愛國精神的原住民少女;而莎韻的故事除了被編成歌曲和電影流傳於民間外,也被台灣總督府編入當時的國小教科書中。這提供臺灣總督府一個宣傳的工具,配合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需要,可藉此加速國民動員,期望所有人民都能像莎韻一樣為總督府犧牲奉獻。***
***莎韻之鐘在二次世界大戰終戰後不見了,
有人說,國民黨不滿殖民文化扭曲,把鐘給毀了;也有人說,被人偷走盜賣,真相無可考據。
莎韻之鐘是真實的歷史事件,但後來的解釋相當有趣,
到底是皇民化教育手段?或是少女愛鄉愛國?或是師生之愛?都值得探討。
但是真相只有一個,人性的善、人間的愛,悠美的旋律下,這個故事被傳頌著,
莎韻之鐘也被翻唱為華語的月光小夜曲,雖然詞意與原曲截然不同,但還是那麼的悠美。***
——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電影主打的這一句:『有些事情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』-夢想就是如此,電影中的明相也是個行動派,趁大學的時候完成自己環島的夢想,在片中可看見他一步一腳印的慢慢完成夢想,看完練習曲的感動,就是在明相慢慢完成夢想的過程中得到的,片中明相接受了許多人的幫助,有陌生人讓他食宿,有親人接待他為他洗塵,覺得最感動的地方就是明相和阿公相處的情形,以及阿公帶明相看大甲媽祖繞境的過程,電影「練習曲」不但結合了台灣自然風景與人文環境,也刻畫出台灣的地方文化,如大甲媽祖繞境,而且這一點和明相的心境是相合的,媽祖的繞境也是環島,明相當時的感動其一來自於這一點,另外就是看見父執輩的人也虔誠信奉媽祖,因此他落淚了,他看見的除了自己想要完成夢想的努力外,還有其他台灣人民也非常努力、虔誠的幫助媽祖繞境。:『有些事情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』,除了勉勵自己要努力實現夢想,也要時時練習、沈澱自己的初衷,不忘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