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受不一樣,多元世界就是你的老師

約翰.貝德爾 2012/07/27毫無疑問的,大學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。身為一個剛剛從高中畢業的新鮮人,入學時你可能會感到有點困惑擔憂,對於這個世界與世人的看法也可能很天真。但是我們都知道,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,這世界變得更為複雜多樣,全球化的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。

【前言】這本書將會為你的種種問題提供解答,幫你在大學中達到真正而歷久不衰的成就。我在本書中所蒐集到的金玉良言,來自於全美許多最棒大學的教務長們(還把各個常春藤名校都湊齊了),也提供了我個人在觀察後的經驗談,為的就是讓你能享受到你希望擁有,並且也值得擁有的成就。

接受不一樣,多元世界就是你的老師

毫無疑問的,大學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。身為一個剛剛從高中畢業的新鮮人,入學時你可能會感到有點困惑擔憂,對於這個世界與世人的看法也可能很天真。但是我們都知道,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,這世界變得更為複雜多樣,全球化的程度也是前所未見的。

二OO八年的金融風暴,就是全球唇齒相依的最佳例證,如我們所見,當年的國際金融、信貸與保險等諸多問題,對全世界的經濟體系都造成了影響。隨著不同國家移民的入住,美國文化也每天都變得更豐富。所以,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大學生活有所成就,理應一肩承擔「了解世界各國文化」的挑戰。這就是我們要在第八個忠告裡面談的主題。

全球各國唇齒相依的挑戰,並不是今天才出現的問題。過去幾千年來,國際貿易的活動一直存在,人們穿越各國邊境、移民、出國遊玩、留學,透過這些經驗發現新文化與政經體制帶來的新挑戰。然而,國際之間互相依賴與互動的密切程度,如今來到了前所未見的境地,每個人的行為對於其他人都有深遠的影響。

最顯而易見的負面範例,就是發生在二OO一年的九一一事件,當時一群阿拉伯人開著飛機撞上雙子星摩天大樓,來自世界各地幾十個國家的數千個人因而罹難。這件事很可怕,但在此也很切題:因為在這國際商業活動與互動頻繁的全球化時代裡,那些恐怖份子選擇攻擊的正是世界貿易中心這棟大樓。

當世界各國如唇齒相依,而文化競爭力變得更為重要之際,各大學也正在改變中,因為它們必須把國際與族裔的複雜性融入校園中。大學學生由各色人種構成,女性更快速取代男性,成為校園裡的主要人口。在法律規定的督促之下,各大學都採取明確的策略,來提升學生的多樣性。那些能成功做到這一點的學校所創造出來的,可以說是一場刺激、具有教育性與挑戰性的文化盛宴。

從這些歷史證據、人口數據與全球現況看來,你的大學教育能否成功,端視你有沒有辦法從中了解「他者」——那些你不認識,看起來跟你不像,同時也可能不跟你一起住的人。我喜歡「他者」一詞,因為它同時囊括了那些課堂上坐在教室另一頭,或者是住在一個遙遠國度的人。因此,第八個忠告才會同時包含了兩個議題:了解並體認校園裡的多樣性,以及讓學生到世界的其他角落去了解(或誤解)異國文化。

你是否能夠輕易地通過這些情感上與知識上的挑戰,端視你本身的條件與過去你曾有哪些體驗。如果你家有錢,你也許已經出過國了,或說你過去居住的,本來就是一個各種族混居的地區。如果不是這樣的話,那你通過挑戰的難度就比較高。但是就算你有機會體驗多樣性,你也不一定能夠容忍、尊重,並且諒解異國文化。就算你周遊各國,深入了解任何每個新環境,你也不一定辦得到。

你可能只是跟著家人在一個地方待幾天;如果你待在海外,或者到外國大學去當交換學生,你也可能只跟其他美國學生同住或者交往,而且你待的有可能是一個英語系的國家。你也許喜歡異國的生活體驗,但有可能是因為你居住在一個能保護你的圈圈裡。

同樣的,你的校園裡可能有各種各樣族裔的學生,他們有各自不同的信仰與觀點,但如果你不積極與他們來往,你也可能只是突然增加了對於其他人的偏見,或把他們誇大而已。如果你不能用更開放與體諒的方式,與他們直接對話,你也許就這樣失去了合作與互相尊敬的機會。所以,光有多樣性的環境,或者到國外去住是不夠的,你必須要與「他者」有所關聯。

這在大學校園裡總是一個問題,因為我們常可以看到類似「菲律賓學生會」、「韓裔美國學生會」,以及「黑人學生會」等族裔團體。就另一方面而言,如果你是團體成員,也許就會被隔絕在裡面,比較不可能與其他團體進行對話。就另一方面而言,大學時代是讓學生們形塑自我認同的關鍵時刻(特別是族裔認同),而參加那些團體,對於促成這項重要發展是有幫助的。

向外探索意味著,你必須在另外一個團體,認識新的一群人,這並非易事。我自己從大一那一年就開始這種探索。手裡拿著午餐餐盤的我,每天跟一群黑人女學生一起坐在大學食堂裡。我問的問題很直率,但難免帶著一點傻氣:妳們這個小圈圈為什麼要自己坐在一起?讓我感到納悶不已的是,為什麼她們就好像生活在跟我毫不相關的另一個世界裡?她們的回答很優雅,但也很直率。她們說,這種隔絕的生活是基於現實的理由,而不是出於她們隨意的想像或刻意自制。她們的生活與興趣,與我有如南轅北轍,以致我可能不了解她們。接著我跟她們又繼續聊一些相關的話題,我還問其中一人,對於她手上那本《烏木色》(Ebony)雜誌中的黑人形象有何看法。

那一番談話可以說是一個我尚未能完全體會,而且也並未深入追問許多問題的開端。她們的話我並沒完全聽懂,而且當年也還沒有可以讓我聽懂那些話的思想架構或者教育背景。我想,我的企圖心值得讚賞,但是並不恰當。所以我對三十年前那一席話的生動記憶,始終混雜著一絲後悔,我遺憾自己不能把握機會,也不希望你們重蹈我的覆轍。

如今,我知道當初自己在談話中所體會到的,包括困惑、造作、不安與不舒服等種種情緒,其實都是自然而無法避免的。當我已經離開了那個令自己感到安心的小圈圈,我的心怎能安定下來?身為學生,必然會對自己的無知感到不安,但也要保持開闊的心胸,如此一來才能找到學習的驅動力,而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的困難挑戰——特別是當你那麼年輕的時候。

不管是否困難,面對這個挑戰都是一件值得的事,而且在如今這麼多元化,各種元素都交融在一起的世界中,這不但有其必要,也是你能讓大學生活過得豐富而成功的不二法門。所以,你該怎麼做?接下來,我主張你該做三件事,而且每一件都不簡單:促進自覺、找機會教育自己,還有開啟對話。

拓展你的視野

許多能夠進入名校就讀的學生,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,所以能積極地思考有關自我認同、偏見,與文化誤解等問題。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,多多少少都已經面對這些問題了。這些大學生可能是某個少數族裔社群的一份子,所以這些問題早已是他生活的一部分。但是這種自覺,也可能來自於家庭以外的經驗。有可能是一些簡單的經驗,例如在音樂會裡面聽到某種新音樂或是嘗試某種你未曾吃過的食物。但是如果你注意的話,也可以常看到媒體報導的人種或族裔衝突。

這種自覺不但可以,同時也應該強化你的同理心,讓你有能力與其他人溝通,了解他們的經驗,體會其感覺。這不是個簡單的任務,但是剛開始時,你只要注意到一個事實就可以:你也許沒有辦法體會別人的感覺,也不知道他們的經歷。一開始你必須了解的是,你的觀點不是唯一的觀點,許多人對這世界的看法與你大不相同。

在黑澤明執導的經典日本電影<羅生門>裡面,我們看到一個帶著妻子穿越森林的武士,途中他們遭到一個盜匪襲擊,武士慘遭殺害。這部電影最為人稱道之處在於,黑澤明透過劇中不同角色的觀點來說故事:包括那個盜匪、武士的遺孀、一個柴夫,甚至那個已經死掉的武士(透過靈媒讓他現身)。每個故事跟其他故事都兜不起來,我們拼湊不出清楚的事件真相。每個當事人都說出一個不同的故事,通常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。電影的結局令人感到困惑,沒有定論。

黑澤明實在是一個洞見深遠的導演。我們通常透過各自不同的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,真相都是被我們的經驗、理解力與偏見扭曲的。唯有你了解這個洞見,你才算有了自覺,知道別人眼中的世界跟你是不一樣的。

(本文轉載約翰.貝德爾新書《大學生知道了沒》,陳榮彬譯,大寫出版

全文網址: 接受不一樣,多元世界就是你的老師 – 大學生知道了沒? – 全球書選 – udn全球觀察 http://mag.udn.com/mag/world/storypage.jsp?f_ART_ID=398952#ixzz26tX6ArTa
Power By udn.com

發表迴響

您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。 必要欄位標記為 *

*


*

您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: <a href="" title=""> <abbr title=""> <acronym title=""> <b> <blockquote cite=""> <cite> <code> <del datetime=""> <em> <i> <q cite=""> <strike> <strong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