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這樣的傳統習俗裡,我看見……90710黃O婕

傳統習俗充塞在我們的生活中,無論是歲時還是祭祀,又或者是婚喪喜慶,隨處可見傳統習俗對我們的影響。這些傳統習俗的出現在過去一定是有它存在的理由,它固然有值得保存的內涵,但隨著時代的變遷,有些傳統習俗也漸漸出現了它不合時宜的地方……。

由於臺灣位於交通要塞,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,從荷西時期開始,鄭氏、清朝都視臺灣重要的地理位置為稀世之珍而治理臺灣,到了日治時期,臺灣也成了南進政策的重要基地。有著這麼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,造就臺灣多神信仰的社會,從佛祖到媽祖,觀音到耶穌,可說是擁有濃厚宗教色彩的寶島。

信仰,是人們心靈的寄託,絕大部分的臺灣人皆有著自己所屬信仰,這些信仰中,有著最多信徒的就是佛教和道教,全台各個縣市裡都可見宮廟的足跡,香火裊裊的廟宇裡,信徒們雙手合十或是捋著香、閉著眼,向神明訴說自己的祈望,每一縷輕煙都寄託著人們的願望,希望自己的索求能隨著那一縷輕煙翳入天聽。

信仰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,舉凡新年的開始、特殊節慶、神明誕辰,又或者只是剛好路過宮廟,人們總會手拈一炷香進去拜拜,如果沒有特殊的願望,也會進去求個平安。但隨著現今環保意識的抬頭,不禁開始思考:在拜拜時是否還有拿香的必要?有的人認為「拿香」只是為了講求拜拜的儀式感而已,所謂「心誠則靈,」只要自己夠虔誠,就算只有合掌拜拜,神明依舊能夠聽到自己的期盼。而且,為了能使下一代有個美好的生活環境,適當的改變是可令人接受的。

但也有人認為,拿香拜拜是對神明的尊重,是拜拜時不可缺少的環節,自古以來祖先們就是這麼祭拜,無論是現在或者是未來,這個過程絕對不能夠廢除。是否要廢除這項傳統,成了一個重大的議題。隨著地球暖化日益嚴重,漸漸開始有宮廟決定封爐,讓信徒合掌拜拜,並多加宣導,好讓信眾能為了地球做出改變。

信仰,是人們心靈的避風港,在將心願藉由那縷輕煙傳遞給神明時,我看到信徒的虔誠和對神明的尊敬,期望自己的心願能夠被聽到、實現。隨著線香的消失,變的是難以再度看到那縷縷青煙繚繞的宮廟,不變的是那眼神的懇執以及對神明的崇敬,還有對下一代的愛護,期盼能給後代子孫一個美麗的地球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