節日,就彷彿是我們枯燥乏味的生活中,偶爾添增的一點色彩,也讓忙碌的人得以與家人團聚,享受天倫之樂。而每個節日都隱含著重要的意義,有的是為了紀念名留青史的大人物,有的為了祈求五穀豐收,有的則是懷念已逝世的家人。無論是何種,皆是約定成俗的傳統,流傳千年的習俗。在這麼多的傳統習俗中,令我印象最深的,是清明節的祭祖習俗。
從小,每到清明節前夕,我們全家便會帶著琳琅滿目的供品,虔誠的到靈骨塔前上香,全家人雙手合十,對著牌位喃喃低語,送上內心最真摯的祝福,跟濃厚的思念。那時,我還不明白為何要將美食擺放在桌上,過了一段時間再取走,只當作是一個儀式,並不認為有特殊的意義。至今我才恍然大悟,這不僅是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夠吃飽、穿暖,更是將自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的關愛,透過這些祭品來傳達給再也無法見面的親人。
在清明祭祖這項習俗中,我看見為了彌補過去的缺憾,費盡心思的子女,也看見應當及時表達心中的萬千感謝。最重要的是:不要等到了「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」時才懊悔莫及,悔不當初。所以要好好把握現在,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每一分,每一秒!
從商朝流傳至今的祭祖習俗,也會如河水般萬世流傳,不斷的提醒著往後的人們,這並不只是個追憶先人的節日,更是個在忙碌的生活中,可以與家人團聚的寶貴時光。藉由祭祖,除了感謝先人的付出,珍惜身旁親友的照顧,更為後代子孫樹立榜樣,以此代代相傳。